我们的今年,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。吾生也晚,当然无法亲身参加这一伟大壮举,也去爬雪山过草地,也去四渡赤水,也去飞渡泸定桥,也去抢占天险腊子口,也去直罗镇会师。但一想起这一切,我总会热血沸腾,神采飞扬,好似自己也是红军的一员。
“朱毛红军”四个字,我最早是从老父亲那里听说的,那是解放前夕的一个傍晚,他告诉我年轻的时候,曾亲眼看见朱毛红军从屋后的山背开过,人密密麻麻,多如蚂蚁赶路,过了三天三夜,经过老山,直向常山县奔去。父亲说,那时,他还在屋角山塘边做泥砖,准备修屋。我大起来,翻读现代革命史,明白那是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,属于长征队伍的一部分。方志敏是江西弋阳人,属上饶地区,与我的家乡浙江江山虽隔着两个省,其实距离并不远。在当地,方志敏一直是一个有名人物,我认真读过他的遗著《可爱的中国》,深深地钦佩他的气质和人格。最初读的那本后来丢了,但20多年前又买了一本,现在仍珍藏在我的书房,不时翻读。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,我对《毛泽东选集》已读得相当熟,有些短的篇章和重要段落几乎可以背诵。“文革”中挨整,被囚禁,连看管我的“工宣队”头头也说:“我知道你《毛选》很熟,但你没有改造好,始终是错的。”关于长征,他老人家说过:“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,长征是宣言书,长征是宣传队,长征是播种机。”这4句经典的概括我会背,深刻在脑海里。对它的艰巨、艰苦、艰难、艰忍,乃至伟大,我一直是认同的。1964年春,我作为农村文化工作队的一员,曾到桂北兴安县的界首镇,参观湘江龙舟竞渡活动。当地的群众曾告诉我,那里曾经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旧址,国民党堵截,打了七天七夜,仗打得非常残酷,死了许多红军战士。我曾经去看过法边的一座祠堂,据说那是朱总司令的临时指挥所,但具体的战况并不了解。我还读过刘伯承的《回忆长征》、杨成武的《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》等革命回忆录。上世纪80年代初,我已在一所大学里任教,有一天晚上在礼堂看电影,正好旁边坐着老院长徐万纪。我知道他是老红军,是彝族娃子出身。果然,他是朱总司的部下,属左路军,曾两次过草地。讲起往事,他眉飞色舞、津津有味,我也听得入神入脑,早把电影忘了,更增加了对他的崇仰的心情。可惜过了几年他去世了,没办法再听他的长征故事。
我对湘江战役的了解,更详细的要数2001年底的兴安考察。那是12月5日的下午,我们驱车去狮峰瞻仰红军北上湘江突破国民党围堵的纪念碑。纪念碑坐靠东北,面向西南,巍巍屹立。在灿烂的阳光映照下,更显得肃穆庄严,正气凛凛。碑前为大型灰白色的花岗岩浮雕,石材取于洛阳,作者为著名雕塑家叶毓山。浮雕包括群像和领袖像,中间是红军门,分为送别、激战、突围、永生四部分。我看见老人的脸上现出苦难和疲惫的神情;战士刚毅却面容瘦削,作沉思状;少年满怀希望,妇女则秀美而英烈,个个都很有神采,真实、生动,令人想起湘江之战的英雄群体,都有自己的代表性。我们沿石级而上,看见碑顶是三管枪头直刺青天的造型,象征着三军会师,长征胜利。底部圆穹形建筑为红军墓。我肃立碑前,凝望前方,正好一列长长的火车从碑侧“隆隆”开过,如同巨龙呼啸一般,令人顿生激昂之气。我想,这不正是祖国飞驰前进的形象缩影吗?烈士的鲜血铸造了共和国的基石,他们的血没有白流,长征的革命精神和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是永存的。
这个碑,建于1996年。参加过湘江浴血的老将军张震从北京赶来参加揭碑仪式。当时他是一位营长。团长牺牲了,长眠在这片土地。他们所在的三十四师为保卫全军的安全转移作出了巨大牺牲。师长因伤被俘,结果在敌人的担架上,自己扯断肠子英勇牺牲。他的头被敌人割下,挂在长沙的城头,示众3天。湘江战役是充满悲剧性的,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令人悲怆不已。历史应该铭记:正确的领导、正确的路线、正确的战略战术多么重要!
在我的一个剪报本里,保存了8篇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的报道,都是记者重走长征路的真实记录,今昔对比,亲历其境,生动感人。我在阅读中也增加了许多知识。如第一篇《长征从这里出发》,我得知长征是从1934年10月17日,8.6万余名中央红军先后分4天,从8个渡口分别渡过瑞金于都河开始的。毛泽同志则是18日晚从东门渡口过河参加的。这是以前不知道的。我这人讲究真实,重视每一个细节的真实。因为我是研究文史、从事学术工作的,学术来不得半点马虎,一丝虚假。我由衷感到高兴,研究只有不断积累,才能聚沙成塔,堪称丰硕。红军长征,作为一段传奇史,也应该这样。一方面是进一步推进长征史的研究,搞清史实,提高理论和学术水平;另一方面是学习借鉴,宣传长征史绩,弘扬长征精神。这是不可或缺的两个翅膀。
我将继续关注伟大的长征,学习长征精神。长征是座山,长征是片海;长征是太阳,长征是月亮。让我们记住这个“红色传奇”,世世代代别让他走远。
作者小传:毛水清,男,浙江江山人。广西师范学院教授。著名散文家。第七、八、九届广西政协委员。曾任常委、教文体委员会副主任。199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。著有学术专著《隋唐五代史学史》、《唐代乐人考述》等20多种。前者获“广西第八届社会科学二等奖”、“桂版图书一等奖”。有抒情散文集《莲心集》、《流云集》、《晚风集》等3部,颇受读者好评。